原發性痛經
前列腺素數量升高導致痛經
對於原發性痛經的原因和發病機制,並未完全明瞭,仍有不少爭議。“情緒不穩定、焦慮、心理問題、對自身性別和月經的錯誤看法,以及對母親在月經期反應的模仿等等,都可能造成痛經,這是許多婦科教科書上的描述。”王藹明說,實驗室和臨床研究證明了,痛經並非完全“心理之痛”。
子宮分泌的前列腺素數量是導致原發性痛經的主導原因——“在月經來潮之前很短的時間內,黃體酮水平下降,能促進子宮內膜合成前列腺素,導致分泌期子宮內膜PGF2a(前列腺素的一種)升高,它促進子宮平滑肌收縮,節律性增強,張力升高的量高於PGE2a(子宮收縮)的量,所以,會引起子宮平滑肌過強收縮,甚至痙攣而出現痛經。”
“前列腺素同樣與繼發性痛經相關;但在不同的盆腔疾病中,前列腺素導致痛經的解剖學機制仍不明。”王藹明說。
“前列腺素是產生排卵的必要條件。在排卵週期建立和開始不久後,體內雌激素升高,前列腺素分泌,對前列腺素或前列腺素分泌過高的人,子宮血管收縮過強,會造成血管痙攣性疼痛。”任海穎解釋說,前列腺素的局部分泌、釋放,會引起迷走神經的興奮和反射,導致子宮肌層痙攣性收縮,造成局部疼痛,比如腦部血管痙攣會引起頭痛;再如產科出血時使用的子宮收縮藥物(催產素)就是前列腺素,會促使子宮在分娩時強烈收縮。
“痛經時,前列腺素作用於子宮,前列腺素分泌得越高,疼痛會越厲害,迷走神經的反射會牽扯到消化道,所以痛經期間,有人想吐,有人會拉肚子。”任海穎說。
王藹明解釋道,PGF2a進入血液循環可引起胃腸道、泌尿道和血管等處的平滑肌收縮,從而引發相應的症狀,“除此之外,研究證實晚黃體期雌激素水平高,刺激垂體後葉釋放的血管加壓素也可能導致子宮肌層的高性,減少子宮血流,引起痛經。還有研究表明,原發性痛經的發生可能與神經因素、個體痛閾及遺傳因素等相關。”
與子宮發育和宮頸角度相關
任海穎說,另外一種原發性痛經與子宮和宮頸的角度有關。“大部分人的子宮縱軸與宮頸的縱軸一般不會小於90度,但如果小於90度,又未生育過,宮頸口非常緊,需要更大的力量,才能將剝落的子宮內膜、經血排出,所以,身體會自動加強子宮的收縮來形成更大的力量。這種情況的痛經,往往在經陰道生育後產道鬆弛了就會消失。”而子宮頸口或子宮頸管狹窄、子宮過度傾曲(尤其是子宮後位)等,都會引起月經血流通不暢,造成經血瀦留,從而刺激子宮收縮排出經血,造成痛經。
“當子宮發育未成熟或子宮發育不良時,子宮肌肉與纖維組織的結構比例失調,產生不協調收縮,也會引起痛經,所以青春期痛經的女性更多;由於子宮內膜整塊脫落,膜狀太大,因而排出不暢,會刺激子宮收縮增強或痙攣性收縮引起痛經,也被稱為‘膜樣痛經’。”任海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