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药物医疗> 文章内容

老人爱囤药 小心不治病反致病2014年10月25日星期六

※发布时间:2014-10-25 18:27:2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老年人对疾病的感受格外强烈,因此,面对疾病,老年人会格外紧张和焦虑,只要稍有不适,就赶紧吃药。感冒药、消炎药、止疼药、止泻药……这些常用药物,不少老人家里都会备上一些。然而,囤药不仅会造成药物的浪费,还会因为放置时间过长而出现药物变质、过期等现象,误服过期药物还危害身体健康。

  本报记者 唐楠

  1 囤药是不少老年人的习惯

  9月23日下午,一连下了几天的小雨,天气刚转晴,西宁市大十字附近的一家药店前来买药的市民明显多了起来,市民仇大爷正在买自己常吃的药品。“这个药我常年吃,一般不会剩下的,倒是其他药品家里有很多。现在年龄大了,容易生病,每次到医院都开新药,吃不完就放在抽屉里,如今已放了满满一抽屉。”

  据记者随机调查的30位老年人中,基本上都有在家中囤药的习惯。不少老人解释说,由于患有慢性病,体质较弱,本着有备无患的心态,常常会去药店或医院买一些感冒药、消炎药、止痛药、降压药、降糖药等。通常这些药是整盒、整瓶买回来的,有时候一个月甚至几个月都用不上一次,这些药就一直存放在家里,有的药品甚至直到过期还没开封。

  囤药的习惯是怎么形成的?

  2

  原因一:

  药品不能拆开卖

  梁大爷过生日那天中午,因为高兴多吃了几块瓜果,不到晚上就开始拉肚子,到药店买了一盒诺氟沙星胶囊,里面装有三板。梁大爷问道:不能分开卖吗?我只要一板就行。可是,药店的工作人员表示,无法拆开零售。梁大爷只好整盒买回去。只吃了两次,梁大爷便止泻了。

  某药店的一名工作人员解释说,很多药拆零卖后,将影响药品的质量,一旦在保质期内不能卖完,会造成药店经营成本的增加。有的药店认为,现在药品包装越来越细化,而且整盒价格也比较低,没有必要再拆开来卖。

  当然,药品拆零卖后也可能给市民带来一些困扰。例如有些药品一旦拆开了,患者可能看不到使用说明,对于有些药物的副作用,患者不甚明了。

  原因二:

  经不起推销

  前几天,曹大妈有些头痛,想去药店买些止疼药。药店的店员说:“最近西宁天气多变,容易感冒,许多头痛都是感冒引起的,所以你最好不要只买止疼药,还应该配合服用一些感冒药,效果才好。”曹大妈听店员说得没错,就又买了些感冒药。此时,店员又说:“万一感冒加重了,引起一些炎症,家里没有消炎药可不行。”于是,曹大妈又拿了几盒消炎药。就这样,曹大妈拎了一大袋药回家了。可还没等吃药,曹大妈的头也不痛了,这些药只能放在抽屉里。

  “一些药品推销员专门对老年人下手,我母亲经不住他们的花言巧语就买了许多药品囤在家里。”正在购药的市民刘女士说,母亲还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除了到医院开的药,还有看广告买的药,如果吃着效果不好,就会再换新药,结果越积越多。

  还有一些老人医药广告,一次花数千元购买几个疗程的药,但因不对症或其他原因而停用。

  原因三:

  以备不时之需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司法启认为,老年人喜欢囤药还有一个原因,不少老人觉得头疼脑热等常用药经常用得着,多买些回家备用,结果大量积存而导致药品过期。

  囤药最直接的危害就是,药品由于存放时间过长出现过期、变质等现象,而不少老人由于视力不太好,药品包装上印刷的生产日期等信息往往字体又比较小,很多老人很难看清楚。“甚至一些老人认为西宁处于高海拔地区,气候干燥,药品不容易变质,即便过期了还会有些药效。”司法启说。

  针对老年人爱囤药,甚至因舍不得丢而服用过期药一事,多位药学专家提出强烈反对,称药品一旦过期非但不能治病,还会有大量副作用,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转变市民囤药的观念?司法启认为,首先应纠正大部分市民对药品有效期的错误认识,使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

  囤药控制总量,三个月内用完为宜

  3

  每个药品的包装盒上都标注有有效期,有的药品有效期甚至长达几年,可是,这些药品买回家真的可以放几年吗?

  医学刊物上对药品有效期的定义是,该药品被批准的使用期限,表示该药品在的贮存条件下能够质量的期限。司法启解释说,药品的有效期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绝大部分药品对保存都有严格要求,这就是药品的标签及说明书中所指明的贮存条件。如果贮存条件发生了改变,药品的有效期就只能作为参考,而不是一个确定的保存时间了。

  司法启曾做过一个这样的有效期实验,把装在输液瓶中的某种药物放置在8摄氏度的下,每隔一段时间对药品的有效成分做检测,发现在5年时间里这一药物依然有效,而将另一瓶同样的药物放置在25摄氏度的下,仅半年时间,药品中的有效成分就已经分解了。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许多市民并不注重药品说明书上的存储条件,比如一些痛风患者家中存放的药物,由于存放过于潮湿,密封做得不到位,药物中有效成分碳酸氢钠受潮发生分解,有效成分大大降低。可是不少市民埋怨道:有的要避光,有的要放在阴凉处,有的要密封,我们也不掌握相关医学知识,即便想按照储存条件保存,也被说明书上花样繁多的储存条件弄得晕头转向。

  司法启说,大部分市民并不掌握保存药品的相关知识,即便掌握了也很难在日常生活中完全实施,因此,大部分市民家中都不具备长期保存药品的条件。所以,打开包装的药品,三个月后没有用完,一定要及时清理掉,以免药物成分发生变化,耽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改变囤药习惯,从转变观念开始

  4

  青海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马全明认为,如今市面上的药店多,市民买药很方便,除了一些慢性病患者由于病情需要不间断用药外,并不其他市民囤药,而且慢性病患者也只需备上十几天服用的药品即可。而囤药习惯的改变还要从转变观念开始,老年人购买药品时应考虑到自己到底需不需要,够不够用,不要贪小便宜。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要想转变市民囤药的习惯,一方面要在中普及合理用药知识,医院和医生应加大对过期药的危害以及如何处理等知识的普及,使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增加24小时药店,方便老百姓随时随地都能买到药。另外,呼吁制药厂商探索对于大包装、大剂量药品分拆零售的模式。

  而对于一部分患有危重疾病的老年人,家中确实应囤一些急救药品,不过要对药物定期检查,过期的要及时处理并更新,还要检查药物会不会因为存储不当性状发生变化。马全明说,市民应定期清理家中储存的药品,检查药物性状,如颜色、气味、硬度和完整度等,一旦出现霉变、混浊、变色、沉淀等现象,即便在有效期内,也不服用。

  亲爱的读者朋友,你可以告诉我们你最关注的健康话题,待治疗的疾病,最需要的保健知识和心理方面遇到的难题,我们将立足本土,邀请省内的知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力争用独特的视角为你提供多元的健康服务。

   

延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