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药物医疗> 文章内容

中国药物医疗

※发布时间:2013-12-4 8:27:3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2009年,国家正式启动新医改,“能够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成为全国人民期待早日实现的“中国梦”。

  新医改工作启动深化4年来,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我市全面推进各项重点,并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卫生事业展、党和赢的多赢局面。即日起,本报与市医改办、市卫生局联合推出“探索中前行聚焦重庆医改”系列报道,将目光对准全市市级卫生医疗机构及各区县,深度解读我市医改工作取得的一系列,并为下一步打好医改攻坚战做好铺垫。

  “看得见,摸得着,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到实惠。”短短一句话,概括出面对医改这个难题时,重庆医药卫生体制的民本指向。

  光阴荏苒,众多归纳成一组数据:4年来,全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410亿元,出台医改政策文件220个,4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即实现了城镇职工医保与城乡居民医保市级统筹、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创建药品交易所、深入推进基层综合

  雄关漫道真如铁。在重庆这座兼具大都市与大农村两种特质的西部唯一直辖市,面对医改工作的诸多复杂性与特殊性,我市医疗卫生行业上下求索,锐意、创新观念,结出累累硕果。如今,新医改《实施方案》提出的阶段性五项重点任务已全面完成,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

  1.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框架全面建成,“病有所医”迈出关键性步伐

  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基础和核心。经过4年来的探索,我市已构建起以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为主的基本医保体系,为城乡居民“病有所医”提供了制度保障。

  市医改办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参保总人数达3219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为方便群众就医结算、规范医疗行为和放大基本医保成效,全市各地在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如今,老百姓在市内3000多家定点医院、6000多家定点药店就医和刷卡可即时结算。

  老百姓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实惠,还体现在如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大幅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由人均每年80元提高到了280元。城镇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80%、城乡居民医保在二级及以下医院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0%。

  为了充分发挥医疗救助的“兜底”作用,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得到就医保障,以来,我市扩大了医疗救助的覆盖人群,市卫生局将23种大病纳入居民医保特殊疾病管理,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实现全市覆盖,患儿家庭最高可享受医疗费用90%的补助。

  数据显示,4年来,根据城乡“一体化”的医疗救助制度,全市共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医保1150万人次,开展门诊、住院救助分别达425万人次和120万人次,实现了“一站式”医疗救助服务,救助资金达到16亿元。

  2.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转轨到新机制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本次医改的一大制度创新,以基本药物制度撬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并建立起新的运行机制,是强基层的治本之举。

  从一纸文件到变成现实,重庆仅仅用了两年。早在2011年6月,我市便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

  而2010年,我市在全国首创成立重庆药品交易所,也成为减轻群众药费负担、确保百姓用药安全的先行试验者。这是一个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第三方医药电子交易公共平台,通过网上注册、挂牌、交易、交收、结算、监管等全流程药品电子交易体系,可有效平抑药品价格,规范采购秩序。

  2012年5月,我市500多种基本药物在市药交所采用电子挂牌方式进行交易。至此,全市所有办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村卫生室)配备和使用的基本药物,全部通过药交所平台采购,基本药物挂网价和成交价处于全国药品价格的平均水平或略低于平均水平。

  市医改办负责人表示,通过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以及建立比较完整的基本药物遴选、生产供应、使用和医疗保险(放心保)报销的体系,4年来,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价格降幅达30.48%,药品累计让利10.78亿元,为患者人均节约25.52元。

  在落实基本药物制度的同时,我市同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通过明确基层医疗机构性质及配置标准、健全基层医疗机构投入补偿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和绩效工资政策,建立起了运行新机制,同时也保障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解除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期发展的后顾之忧。

  3.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面貌焕然一新,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医改在我市启动实施以来,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投入最多、建设规模最大、条件改善最明显的时期。

  市医改办透露,4年来,我市按照国家标准,市、区县(自治县)投资6.6亿元,实施342个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目前,已竣工270个,剩下的今年内将全部竣工。同时,我市为283个基层医疗机构装备基本医疗设备1200台件,为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救护车,基层急救能力不断增强。

  去年底,我市还启动了4000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目前已开工2805个,竣工872个。不久的将来,全市最终将实现每个行政村至少设1所村卫生室,每千农村户籍人口配备1名村医。

  经过4年来的建设,我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促进了结构调整,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软硬件”都得到明显加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和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基层的“网底”功能开始,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方便、可及程度得到明显改善。

  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是本次医改在全国层面推行的一项全新制度。制度实施以来,我市共培养全科医师2600名,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此外,我市先后引进国内外高层次卫生人才20人,并实施“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人才工程”、“西部卫生人才培养”等项目,为无执业医师的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246人,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选派大学生2000余人,定向培养大学生1000余人,选派700余人到区县基层支医,为区县培养1000余名核心人才。

  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深入开展,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贯彻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全面增强全民族健康素质的重大举措和具体行动。

  4年来,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超额完成,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防治明显加强,有力地推动了卫生发展模式从重疾病治疗向全面健康管理转变。

  这些年,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稳步提升。全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由15元提高到30元。城乡居民免费享有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中医药健康管理、卫生监督协管等11大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市累计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2.41%,电子建档率达70.61%。

  与此同时,市统一购买保险,为全市儿童先心病等12种出生缺陷给予治疗补助。妇女免费“两癌”筛查、适龄妇女补服叶酸也由农村扩大到城乡。4年来,我市累计为50.5万名待孕妇女补服叶酸、为194万名妇女筛查宫颈癌、为34万名女性筛查乳腺癌、向68.4万名住院分娩孕产妇提供补助,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4.02万例、农村改厕76.86万户,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此外,近年来,我市无重大疫情发生,这与我市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密不可分。来自市医改办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已初步构建起“三位一体”的新型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服务体系。预防接种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全覆盖,拥有1224个乡级接种门诊和2310个村级接种点。

  我市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也得到加强。据悉,重庆在全国率先建成市和区县两级卫生应急指挥信息平台,以及覆盖市、区县、乡镇医疗卫生单位的卫生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较之2009年,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降68.8%。

  5.公立医院试点有序推进,积累了有益经验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公立医院更是医改的重点和难点。

  4年来,我市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具体实现形式,全面推行便民惠民措施,公立医院试点取得积极进展,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去年,我市出台《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试点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取消药品加成、完善管理体制、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升服务能力、补偿机制、改善群众就医感受6个方面的工作任务,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

  截至今年5月,我市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试点范围已经扩大到20个区县。这些试点区县的区县级公立医院将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加价”销售。

  随着医改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公立医院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广大患者成为最大受益人。市医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还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公立医院药品费用控制的意见》,明确了15条措施,提出了药占比、每门急诊人次收费水平、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水平等控费指标,严格控制患者治疗费将成为公立医院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公立医院开展的同时,充满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时代逐步。近年来,我市医疗机构纷纷深入开展惠民便民服务,继续实施远程医疗、预约挂号、检查结果互认等便民利民措施。“百家优质医院”、“白求恩示范医院”、“平安医院”等创建活动和“三好一满意”活动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起到了显著作用。